绿色制造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3-02-16
阅读数:1167
分享至:
日前,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这是工业领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绿色发展相关部署的具体体现,展现了我国在绿色制造领域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为引导制造业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助力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绿色制造概念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强调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二次原料资源实行闭环管理,使产品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通俗来讲,绿色制造要求极简的设计、无毒无害的原料、低耗能低排放的加工生产、安全绿色的使用以及高回收率的循环利用。绿色制造的内涵决定了产品设计、工厂生产、工业园区管理、供应链等重点环节的绿色化,并进而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
我国绿色制造政策体系
绿色制造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提出了“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的战略目标。这对于各级政府制定绿色制造政策、工业企业实施绿色发展策略起到了纲领性作用,各职能部门也在绿色信贷、绿色采购、绿色标准、绿色智库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共同形成了绿色制造政策合力。
为落实国家相关部署,2016年9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方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出建成百家绿色工业园区、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的实施目标,并通过制定绿色评价标准、发布第三方绿色评价机构、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资金专项等专项措施全力保障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发布了207份国家及行业标准,批准了110家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机构,执行了5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资金专项,公布了2783家绿色工厂、20000余种绿色设计产品、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223个绿色工业园区,中央预算资金支持达上百亿元,近千家行业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政策导向作用由中央迅速向各省区市传递,各省区市纷纷制定省级绿色制造政策,加强政策穿透力,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了政策合力。至此,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完成阶段性目标,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绿色制造成就
目前,绿色发展、绿色制造理念已经深入工业领域,制造企业和应用企业纷纷建立起绿色制造体系,并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例,国网绿色供应链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累计应用高效节能变压器达19万余台,全链电子化年节约纸张达1.82万吨,每年减少碳排放达4789万吨,打造了山东、江苏、冀北等“零碳仓库”,建设了退运电池再利用中心,实现了回收、监测修复、梯级利用和报废处置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每年完成5.42万只退运电池的循环再利用。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有力促进了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十三五”时期分别下降了16%和40%,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了5.6%和7%。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2020年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达55.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约为3.8亿吨。绿色制造也有力支撑了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天空变蓝了、水变清了,真正体现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绿色制造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我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绿色制造,主体责任和政策支持将由中央层面向省级层面转移,并在行业层面进一步深入体制机制研究,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力度,完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尽快使近5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融入绿色制造体系。
打印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