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生物科技 探访成都这座近零碳“博物馆”
信息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0 阅读数:660 分享至:
“你看,天台地面已经变成白色,这是一种水溶性的防热新材料。”5月13日至5月19日正值全国节能宣传周,近日,记者来到成都邛崃市桑园镇的青山书苑,正好碰见建筑房顶的涂料施工,四川国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开国一边指着天台一边说,让建筑实现冬暖夏凉、绿色低碳,这也符合青山书苑营造近零碳场景的营造方向。
青山书苑,隶属于以近零碳理念打造的绿色低碳生活一站式服务平台“天府绿舟·绿色综合体”(以下简称天府绿舟),是一个由自来水厂废弃水箱改造的近零碳场景项目,也被当地人称为“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藏着什么低碳宝藏?成都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之一的天府绿舟如何体现新质生产力?带着这些问题,跟随记者一起去探访吧。
废物利用
尽量保留废旧物材原貌
“温度降一半了!之前天台地面温度是60摄氏度,现在是30摄氏度……”正准备下楼,施工人员传来了这一好消息。涂装完不到10分钟,降温效果立马显现。
那么室内感觉又如何呢?在张开国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青山书苑主体建筑室内。一走进门,首先是不闷不潮、对流良好的舒适感。随即,记者的视线被墙壁和天花板吸引,废弃钢铁特有的深棕灰绿系交织出一种粗犷复古的风格,红砖设计的吧台和座椅、落地窗外的草木又给人以清新质朴的感觉,机械与自然进行着一番刚柔“对话”。
“主要建筑材料来源于自来水厂,将其报废的过滤水水箱分割拆解,再加上路桥建设废弃的钢架结构,用循环利用的美学思路设计而出。”张开国说,改建中尽量保留原有模样,也是想把一种历史文化的情怀放进去,“出现的锈迹,我们都没有去消除修补,只覆盖了一层保护漆而已。”
红豆杉、宝兴柳、叶子花子……正对大门的是乡土植物标本墙,挂满了在邛崃山脉生长的特色植物。据四川国碳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王方茹介绍,这面墙突出体现了邛崃市的生物多样性,也契合今年成都世园会邛崃分会场的主题,成为很多学校、家庭研学体验的人气打卡点。
降碳固碳
绿色“黑科技”扎堆
来到室外,记者被“绿色”的外立墙面所吸引。“这是我们打造的垂直绿化应用场景,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也能美化环境、降低能耗。”张开国说,生态科技是青山书苑的一大特色,我们在低维护草坪展示区、生态净化湿地、有机植物示范区等结合了生物固碳循环技术、湿地净水技术等多种技术。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大片开阔的草坪映入眼帘,颇有“草长莺飞”的意境。经过由狐尾藻、旱伞草、美人蕉等“生态精灵”构成的自然净化系统小水池,记者走上草坪,感到比通常更松软、平短。
“这个草可不一般!它叫武陵假俭草,是四川省草原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以秀山县收集的野生假俭草为原始材料,由省内多位草业专家采用无性系选择法育成的品种。”张开国表示,这个草植株低矮、叶片小,很适宜散步、露营等活动场景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它的根系长达20厘米,具有绿期长、修剪次数少、耐旱耐涝的特点,“一般的草坪每年最少需要修剪20次左右,而这个只需2-3次,可节省80%左右的成本,实现了节能降碳。”
一树一草一木对降碳也有重要作用,青山书苑围绕“植物固碳”做足文章。据了解,“固碳”也叫“碳封存”,就是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储存或转化成别的物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一个典型方法。
“针对植物固碳,我们设计了很多科普媒介,比如在这棵小叶榕上进行了标记,按照相关方法学展示它的单株含碳量、碳吸收量等。”张开国介绍说。
先“试”后“孵”
丰富低碳方式新场景
“在前期修建中通过废物利用、循环利用等方式,天府绿舟已经实现减碳100吨,在我看来,这样的绿色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体现。”张开国表示,青山书苑就像天府绿舟的一个低碳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试验室”,这样的“试验室”还有逐梦火车、诗经长廊、花艺工坊、鲁班农场等,将低碳科技与休闲农业、花卉林草业、低碳教育等相结合的“好点子”,先试验再孵化和发展。
目前,天府绿舟孵化了8家绿色产业初创企业,涉及“双碳”服务、全域研学、创意设计、污水处理、三农供应链等。这些企业依托示范基地,从邛崃、成都逐步开始在西南地区拓展业务,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提高以绿色低碳技术、绿色管理为核心的竞争力。其中,四川省瑞云环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依托新场景示范和产学研联动,于2021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3年获得省级“专精特新”和绿色企业入库,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下一步,天府绿舟将如何推动发展?“目前我们构建4个示范基地,包括‘教育+科普’示范区、农业与文旅融合示范区、全域研学示范基地、‘绿色低碳设计+建设’场景示范,今年计划根据各个示范基地的特点去培育或引进链主级别企业,带领项目实现更大的综合价值。”张开国透露,希望今年吸引5家新企业入驻,在中药、餐饮、国防教育等方面有新突破,构建更丰富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