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ne  公司电话: 028-962553 业务投诉:028-85560252

关注全球变暖 提倡低碳生活

信息来源:绿色技术平台
发布时间:2017-04-26 阅读数:2690 分享至:

尽管在上世纪末就已经缔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了工业国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但是至今有些国家拒不履约,有些人对全球是否变暖心存疑虑。所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大气圈的组成及全球变暖的原因

1、地球与月球表面的温度比较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平均温度107℃,夜间平均温度-153℃.而地球表面由于有大气层覆盖,因为其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能够阻挡地表热量散发,产生温室效应。经过亿万年的演化,目前的平均温度是15℃.假如地球没有大气层,科学家们进行过计算,地表平均温度将为-18.5℃.

2、地球大气圈的成份及人类活动排放CO2所占的比重  地球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惰性气体等定常成分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可变成分组成.根据地球化学专家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知道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约在三千亿吨左右,而目前人类活动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达上百亿吨,占总量的3%左右,如此大的比重,其影响不能忽视.

3、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天文因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是椭圆型的,其椭圆度的变化会导致地表平均温度变化,但这是以10万年为周期的,目前地球并不处于近日点.地球自转轴的角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地表平均温度变化,但这是以4万年为周期的,目前地球自转轴也并不处于小角度状态.

2)地质因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产生大量尘埃也会导致地表平均温度变化,但是最近数千年并无大规模的地质活动.

3)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产生大量CO2,对温室效应有明显的影响,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理论计算和实地观测,全球工业化的最近这一百年全球地表CO2浓度上升近百ppm,平均气温上升0.4—0.8℃.若不加控制,21世纪可能上升1.5—3.5℃.


二、全球变暖的若干后果

1、海平面上升,岛屿、海岸带淹没  20世纪由于冰川、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若不加控制,21世纪可能上升50—60厘米.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已经在考虑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问题.我国沿海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15%,却集中了50%的人口、55%的工农业产值、70%的大城市,一旦淹没或者土地盐碱化,都将造成巨大损失.  

2、气候紊乱,生态系统破坏  全球变暖将导致高温日数增加,无霜期变长,植物生长紊乱,一些疾病高发;降水量增大,强降雨增多,旱涝灾害频发.  

3、对少数地区有利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可能因为气温升高、降雨增加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北极冰盖融化,北冰洋航线开通,可以缩短欧亚海运路程,减少货物运费。


三、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

1、依赖地球自身的调节机制气温上升,水蒸发量加大,云量增多,遮挡了阳光,气温就会下降.地球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防止”世界末日”的出现,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时,人们不必过度恐慌.

2、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碳吸收量人类有意识地停止砍伐森林,大面积地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加大植物吸收固定CO2的数量,可以降低大气CO2的浓度.另外将CO2打入大海、打入地层深处加以固定的方法也在研究中.

3、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发展低碳经济,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也要支持减少CO2的排放的措施,这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在全球性的”低碳”浪潮中,我们只有高举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大旗才能占领道德高地,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地发展,向世界领先的地位前进.

这也是一个解决能源危机的好办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且经数百年高强度的开采,其资源储备也快要枯竭了.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各种节煤、节油、节电技术,开发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水力发电、沼气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等清洁能源.

4、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人类必须改变原有的对高耗能生活方式的追求,提倡和推行新的低碳生活方式和理念.目前,美国人均年排CO2约20吨,中国人均年排CO2约5吨,我们绝对不能去追求美国生活方式,否则地球将不堪重负.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内容:

衣:冬穿棉,夏穿纱,别总是穿正装,靠空调来调节温度.

食:多吃素果,少吃荤腥,因为荤腥在生产过程中排放CO2较多.

住:有小户型够住就好,大户型、别墅挤占了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行:多骑车少开车,多爬楼梯少坐电梯,既节能减排又锻炼身体.

......

我们老科技工作者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结合自己过去的职业,积极提出各种节能减排的建言献策;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实行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我们还可以教育子孙后代,吸取过去的教训,今后再也不要做破坏生态平衡的事情。相信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地球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来一场“环境革命”

返回上一级

下一篇:预防和减轻城市内涝的建议